硪应读“wò”还是“é”?

硪应读“wò”还是“é”?

长期以来,硪广泛应用于民间劳动生产、河道堤防工程建设等,其材质大多为石岩,故从引申义来看,发é音应更加贴切实际。

解释二:硪,上声,五可切,砐硪山高貌。大意为声调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的三声),发ě音。发同音的有五个字,分别是:我、騀、

、、 硪。很显然,作为河工器具的硪与此含义不同,因此,不应该发ě音。(作为对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我发wǒ音,硪发wò音;在《国语辞典》中,发wǒ音,騀、二字发ě音。)

清代《康熙字典》有关解释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是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也是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

翻阅《康熙字典》,我们可以看到:午集下—石部—七画。硪,《广韵》五何切,《集韵》牛何切,从同“峩”(现代汉语同峨é),《说文》石岩也。又《集韵》五可切,音同“我”(音ě)。

《康熙字典》解释硪有é和ě两种音。在《广韵》中同“峩”,发é音。在《集韵》中有两个发音,一则同“峩”,发é音;二则同“我”,发ě音,指山高耸的样子。

清代《河工器具图说》有关解释

在《河工器具图说》(清·完颜麟庆)二卷的修浚器具中,专门提到“堤之坚实,全仗硪工”。“片硪”“灯台硪”“束腰硪”“墩子硪”统称为“地硪”,均为石质,用来夯土筑堤。另有圆柱形石质木柄“云硪”是黄河上常用的铁质“手硪”的原型,打桩时硪夫将硪举至空中再落下,故称为“云硪”。

该书在介绍硪的种类和作用的同时,也提到了该字的发音。根据《河工器具图说》记载:“《说文》,硪,石岩也。《玉篇》,砐硪,山高貌。未闻用以名物,顾硪夫举硪,声扬则力齐,其音类莪,称之曰硪,殆六书所谓谐声者乎!”大意为:硪是石岩(名词)或山高的样子(形容词),在打硪者高唱黄河号子时,十分有节奏感,硪字发音类似于莪(é),是形声字。

《国语辞典》有关解释

中华民国期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语辞典》(该书也是《现代汉语词典》和《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一书中,硪的发音为两种,分别为é和ě,作为石岩的解释时发音为é。

硪何时开始发wò音?

一、《新华字典》有关解释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硪发wò音最早是从1957年版本的《新华字典》开始的,可以合理推测,这一发音应该和1956年国家推广普通话以后的新政策、新要求有一定关系。

二、《辞海》有关解释

《辞海》是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从1985年、1992年两个版本的《辞海》和官方网站中都能检索到“硪”有é、wò两个发音,释义是砸实地基用的一种工具,即石夯。

三、《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有关解释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是以清道光年间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并于2005年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

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在字典第790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硪,音é。《广韵》五何切。《集韵》牛何切。从同峩(现代汉语同峨)。《说文》,石岩也。”也就是说,在《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中,硪保留有é的发音。

四、《现代汉语词典》有关解释

在2016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硪,砸实地基或打桩子等用的一种工具。”此外,该词典明确标注硪字读wò,不读é。

经过对以上资料的查阅分析,关于硪的发音问题,目前可以总结为两点。

一是古汉语体系到现代汉语体系的演变较为复杂。现代汉语的发音规则经历了由古代音韵反切法到国音字母注音法,再到汉语拼音的转变。1956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957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出版。后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在此过程中,国家对一些古音韵删繁就简,不断加以规范,硪的发音最终定为wò,并特别强调不再读é。

二是硪字发é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硪字在《广韵》《康熙字典》《国语辞典》《辞海》《汉语大字典》中都存在é的发音,特别是完颜麟庆又在《河工器具图说》中进一步明确了硪的发音为é。据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确定,至少从清代道光以来,作为河工器具的硪就已经有了发音为é的历史传统。

黄河蜿蜒磅礴,流经九省(区),尽管沿黄方言众多,但直至今天诸多地区民众仍然称其为硪(é),在打桩时喊的号子也是“抬头,看硪(é),低头看桩,丢硪(é)扎儿、抓硪(é)辫儿”。在当前普通话语境下,硪字发é音,尽管不规范准确,但作为一种黄河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将其作为明白硪字“前世今生”的关键点。

由于我们并不从事古汉语研究,以上提出的观点尚不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总之,不论硪的发音是“wò”还是“é”,它作为治黄历史上重要的河工器具,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守护着大河安澜。往事越千年,在曾经的复堤、抢险现场,尘土飞扬,号子声震天,这又何尝不是“大禹治水”精神的传承呢?在现代机械广为运用的时代背景下,硪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确实是一种遗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如火如荼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浪潮中,黄河防汛传统抢险工器具的制作复原与现场演示技艺作为一种非遗稀缺资源,正在焕发青春。我们衷心希望,这一技艺能够用现代化的生动演绎方式,与非遗表演、研学课程等深度融合,在今后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得到足够重视和保护,真正飞进大家的心坎儿里。

END

1

编辑:胡少华 范江涛

美编:左梦晔

审核:黄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相关推荐

虿尾的意思、解释和含义
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

虿尾的意思、解释和含义

📅 08-03 👀 5172
手机使用记录怎么删除
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

手机使用记录怎么删除

📅 08-01 👀 5654
雪花秀从韩国买多少钱(雪花秀韩国售价)
365体育管网登录网站

雪花秀从韩国买多少钱(雪花秀韩国售价)

📅 07-17 👀 529